0%

【知识总结】 第一章-计算机网络概述

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

定义

三种观点定义网络

  • 广义观点
    • 定义:能实现远程信息处理甚至资源共享的系统
    • 评价:资源共享能力弱,处于计算机网络发展低级阶段
  • 资源共享观点
    • 定义:以资源共享方式互联的自治计算机系统集合
    • 评价:资源共享、由独立自治计算机组成、遵循网络协议,符合目前计算机的基本特征
  • 用户透明观点
    • 定义:存在一个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资源,用户无需关心网络的存在、资源位置
    • 评价:未来的网络发展目标

组成

有三种组成的说法

  • 由边缘和核心组成
    • 边缘指的是用户主机(端系统)
      • 作用是通信和资源共享
    • 核心指的是大量的网络和路由器
      • 作用是提供连通和交换服务
  • 由硬件、软件和协议组成
    • 硬件:主机、通信链路(比如双绞线和光纤)、交换设备(比如交换机和路由器)、通信处理机(比如网卡)
    • 软件:如网络操作系统,邮件软件,FTP程序,聊天软件
    • 协议:网络传输数据时的规范
  • 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
    • 通信子网:包括传输介质、传输设备、协议
    • 资源子网:包括资源共享设备和软件

功能

主要的功能有五个

  • 数据通信
    • 最基本和重要的功能
  • 资源共享
    • 软件、数据、硬件的共享
  • 分布式处理
    • 分解分配,解决复杂任务
  • 提高可靠性
    • 各计算机互为替代机
  • 负载均衡
    • 任务均衡的分配给各计算机

分类

  • 按分布范围
    • 广域网WAN:长距离跨城市的范围
    • 城域网MAN:覆盖城市的范围
    • 局域网LAN:百到千米,比如教学楼
    • 个人区域网PAN:约10米,比如手机热点
  • 按传输技术
    • 广播式网络
      • 举例:局域网、广域网的无线卫星通信
    • 点对点网络
      •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路由选择机制(和广播式的重要区别)
      • 举例:大部分的广域网
  • 按拓扑结构
    • 总线结构:单根线串主机,局域网使用
    • 星形结构:各主机直接连中央设备(交换机或路由器),局域网使用
    • 环形结构:计算机串成环,局域网使用
    • 网状结构:大部分结点都有多个边,广域网使用
  • 按使用者
    • 公用网:电信建造的大型网络,付费使用
    • 专用网:部门内部自建的网络,不对外开放
  • 按交换技术
    • 电路交换网
      • 电路交换:源点和目标点建立专用通路,需要建立连接、传输、断开几个阶段
      • 举例: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络
    • 报文交换网(存储转发网)
      • 报文交换:数据整体打包为报文,加上源地址、目的地址等信息,存储转发到相邻结点
      • 特点:报文长度不固定,缓冲难管理
    • 分组交换网(包交换网)
      • 分组交换:数据划分为多个等长的分组,各自加上源地址、目的地址等信息,存储转发到相邻结点
      • 特点:分组长度固定,缓冲好管理
      • 举例:目前主流的网络都是分组交换
  • 按传输介质
    • 有线网:如双绞线网络、同心电缆网络
    • 无线网:如蓝牙网、无线电网

性能指标

  • 带宽
    • 在通信领域指频带范围,单位Hz
    • 在网络领域指最高数据传输速率,单位b/s
  • 时延
    • 发送时延(传输时延)
      • 从分组第一个比特开始传送,到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的时间
      • 等于分组长度/信道带宽
    • 传播时延
      • 电磁波传播需要时间
      • 等于信道长度/电磁波在信道上的速度
    • 处理时延
      • 存储转发时的处理耗时,默认情况忽略
    • 排队时延
      • 输入和输出路由器时,数据需要排队的时间,默认情况忽略
  • 时延带宽积
    • 信道可容纳的比特数
    • 等于信道的带宽 传播时延
  • 往返时延(RTT)
    • 包括发送方传播时延、中间结点的处理、排队时延、转发数据的发送时延
    • 注意,不包括发送方传输时延接收方确认的传输时延
  • 吞吐量
    • 单位时间通过某网络的实际数据量
  • 速率(数据传输率)
    • 信道中的实际数据传送速度,单位b/s
  • 信道利用率
    • 某信道被使用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

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
分层结构

有关概念

  • 网络体系结构:各层和各层协议的集合
    • 网络分层不需要考虑具体的功能实现,这由设备厂家确定
  • 实体:可发送、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
  • 对等层:不同机器的同一层
  • 报文组成
    • 服务数据单元SDU:某层的原始数据
    • 协议控制信息PCI:某层的控制信息
    • 协议数据单元PDU:由该层的SDU和PCI打包而成,并作为下层的SDU
      • n-PDU=n-SDU+n-PCI=(n-1)-SDU

层次结构含义

  • 同主机:高层使用低层提供的服务,但注意只能调用相邻低层的接口
  • 不同主机:对等层逻辑上直接通信,下层的服务是透明的

协议、接口、服务

  • 协议:对等实体通信的规则
    • 包括语法格式、语义功能、同步时序
  • 接口:同主机的相邻层交换信息的连接点
    • 典型的接口比如服务访问点SAP,每层的SAP是相邻上层能直接访问服务的位置
      • 物理层SAP:网卡接口
      • 数据链路层SAP:MAC地址
      • 网络层SAP:IP地址
      • 传输层SAP:端口号
      • 应用层SAP:用户界面
  • 服务:同主机的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服务
    • 服务是垂直的,协议是水平的
    • OSI模型的服务原语(设A是用户主机,B是服务器主机)
      • 请求:A的高层发送给A的低层
      • 指示:B的低层发送给B的高层
      • 响应:B的高层发送给B的低层
      • 证实:A的低层发送给A的高层
    • 分类
      • 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(最大努力交付):通信前是否需要建立连接
      • 可靠服务和不可靠服务:是否通过检错、纠错、应答来保证数据正确
      • 有应答服务和无应答服务:接收方是否应答

ISO/OSI模型

  • 协议栈共7层,低3层是通信子网,高3层是资源子网
  • 物理层
    • 传输单位:比特
    • 功能:传输原始比特流
    • 协议举例:EIA-232C、EIA/TIA RS-449、CCITT的X.21
  • 数据链路层
    • 传输单位:帧
    • 功能:提供点到点的通信(主机之间)
      • 成帧、差错控制、流量控制、传输管理
    • 协议举例:SDLC、HDLC、PPP、STP、帧中继
  • 网络层
    • 传输单位:数据报或分组(包)
    • 功能:分组路由、流量控制、拥塞控制、差错控制、网络互联
    • 协议举例:IP、IPX、ICMP、IGMP、ARP、RARP、OSPF
  • 传输层
    • 传输单位:报文段TCP或用户数据报UDP
    • 功能: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通信服务(跨主机的进程之间)
      • 数据传输和管理、流量控制、差错控制
    • 协议举例:TCP、UDP
  • 会话层
    • 功能:建立同步,管理各主机的会话进程,设置校验同步点以在通信失效时恢复通信
  • 表示层
    • 功能:数据压缩、加密、解密等
  • 应用层
    • 传输单位:报文
    • 功能:用户和网络的界面,应用多种多样
    • 协议:文件传送FTP、电子邮件SMTP、万维网HTTP、域名解析DNS

TCP/IP模型

  • 协议栈共4层,国际广泛使用的标准
  • 网络接口层:类似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
  • 网际层:类似于OSI的网络层
    • 协议举例:IPV4和IPV6
  • 传输层:类似于OSI的传输层
  • 应用层:类似于OSI的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
  • 与OSI模型的区别
    • OSI的网络层支持无连接连接通信,TCP/IP的网际层只支持无连接通信
      • 网络层无法同时支持无连接和连接的通信(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二选一)
    • OSI的传输层只有面向连接的通信,TCP/IP的传输层支持无连接连接通信

折中模型

  • 协议栈5层,学习网络时常用的模型
  • 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应用层